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上海大学主办的第三届国家工业遗产大会在北京召开。
大会以“遗产活化促产业·文化新质创未来”为主题,聚焦工业遗产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通过持续发掘工业遗产的文化价值内涵,赋能地方、行业和企业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副司长石玉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唐建国出席会议并致辞。
国家文物局革命文物司原司长、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岳志勇,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主任何映昆、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段勇、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任谭平、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宣传处处长、一级调研员熊卫松等领导出席会议。会议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孙星主持。
会上举行了第六批国家工业遗产授牌。第六批国家工业遗产覆盖了采矿业、制造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是我国工业发展的里程碑。自2017年开始,工业和信息化部启动国家工业遗产认定工作,迄今已认定6批共计231项国家工业遗产项目。
会上还发布了“共和国印记——工业之光耀中华”工业见证物和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典型案例,经地方推荐和专家评议,最终确定出100项“共和国印记”见证物和77项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典型案例。100项见证物包括机器设备、档案资料、工业产品、证书奖章、生产工具及其他类型。77项典型案例从工业遗产的层级来看,包括国家工业遗产、省级工业遗产、中央企业工业文化遗产。
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携手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北京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打造工业文化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并在大会上举行签约仪式。
大会特邀四川建川博物馆馆长、四川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樊建川分享了《收藏革命文物,讲好中国故事》,讲述革命文物蕴藏的感人故事,深入剖析如何通过博物馆平台实现工业文化的多维传播与传承。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任谭平以《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传承,推动工业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为题,从新时代工业博物馆扮演的“新角色”视角,结合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领域的实践探索,对推动工业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提出宝贵建议。
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党委书记李锐从“时空叙事”视角,阐述了“广州电力祖屋”华安楼工业遗产的有效保护与活化利用。蒙牛集团副总裁魏薇通过“深挖工业文化多元价值,实现企业社会共进双赢”主题演讲,介绍了蒙牛集团在工业文化研学领域作出的持续努力和实践成果。珍酒李渡集团副总裁、江西李渡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汤向阳作“历史宿命,时代重任—工业遗产保护与活化的实践”演讲,阐释了国宝李渡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创新模式。
本届大会学术研讨会邀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刘伯英,天津大学建筑学院讲席教授徐苏斌,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彭长歆,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吕建昌等全国知名工业遗产专家作学术交流,设工业历史与工业文化、工业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工业遗产的活化再利用、工业考古与工业遗产修复四大板块,举办了“工业遗产保护的跨行业合作”、“迈向明天的工业遗产”主题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