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普通会员

广州市昕意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视讯会议系统 触控产品 多媒体教学

新闻分类
  • 暂无分类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新闻中心 > 第十次古籍数字资源发布 新增古籍资源18705部/件
新闻中心
第十次古籍数字资源发布 新增古籍资源18705部/件
发布时间:2025-01-14        浏览次数:0        返回列表

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组织召开第十次古籍数字资源联合发布会。由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甘肃省图书馆、扬州市图书馆、澳门大学图书馆、孜珠寺等8家古籍收藏单位携手免费面向社会新增发布古籍资源18705部/件。本次发布是国家图书馆2025年元旦、春节系列活动之一。

发布会现场 中国经济网成琪/摄

  记者注意到,本次国家图书馆发布了汉文古籍296部,其中善本53部,普通古籍243部;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发布56部;石刻拓片数字资源188种。善本的53部中宋金元本42部,多为存世孤罕的版本。1月18日是苏东坡诞辰988年,本次公布的资源中有与苏东坡相关联的9部宋元本,也是对这位大文豪的纪念。发布的民文古籍56部中,文种以藏文、蒙古文、满文为主,选目突出多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发布的拓片数字资源原碑为清代及民国时期刻立于河南省洛阳市的石碑。

  扬州市图书馆本次发布馆藏古籍43部,均为扬州市图书馆所藏并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古籍,以明代古籍为主,为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将澳门大学图书馆捐赠的数字古籍,通过“中华古籍资源库”平台为大众提供公益服务。本次发布澳门大学图书馆馆藏古籍13部,发布古籍以明清古籍为主,其中2种为2009年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古籍。本次发布的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丁青县孜珠寺所藏藏文古籍《四部医经》是重要的藏医学文献之一,作为清代手抄本文献,具有较高的文献学和版本价值。

  首都图书馆本次发布国家珍贵古籍文献163部(含全文数据67部);吴晓铃先生赠书407部;同时发布“首都图书馆藏国家珍贵古籍图录知识库”和“《牡丹亭》专题数据库”。

  上海图书馆本次新增发布9761种古籍,在“上海图书馆古籍目录”平台发布古籍总计10233种,平台提供古籍书目数据查询和全文影像浏览。据悉,本次共面向社会公布的古籍数量远超以往,质量而言,多为馆藏善本,其中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宋刻本《十一家注孙子》,是《孙子兵法》最为重要的传本之一,也是版本传承系统中影响最大的一部,还有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多种馆藏经典宋元本,如宋刻《集韵》《钜宋广韵》《周髀算经》《九章算经》《曹子建文集》、元刻《颜氏家训》《经史证类大观本草》等。上海图书馆本次新增发布家谱6551种,在“上海图书馆家谱知识服务平台”发布家谱总计 15116种。

  南京图书馆江苏古籍资源库发布1035种古籍,主要是以方志和家谱为主。南京图书馆同时发布“江苏省古籍存藏目录”数据库和“南图馆藏新印丛书综合目录”。

  甘肃省图书馆本次发布188种1051册西北地方文献古籍。包含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省区的有关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教育、地理等古籍善本图书,

  会上,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公布了古籍普查登记书目数据的最近更新情况。2024年“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新增发布55家单位古籍普查数据116346条1009870册。累计发布319家单位古籍普查数据941708条8982920册。另外,《文献》杂志完成全部已刊发论文数字化工作,已于“中国古籍保护网”发布2024年第1、2期,其余将陆续发布。

  基于开放共享的理念,通过互联网共享资源的方式,使读者和研究者可以足不出户查找和阅览古籍资源,是中华古籍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手段。目前,“中华古籍资源库”已成为全国古籍资源类型和品种最多、体量最大的综合性资源共享发布平台。截至目前,全国累计发布古籍及特藏文献影像资源将超过15.8万部(件)。其中国家图书馆建设的“中华古籍资源库”的专题资源库达到29个,发布古籍影像资源超过10.6万部(件),45家单位发布古籍资源超过5.2万部(件)。

  据了解,“中华古籍资源库”项目于2023年获得世界互联网大会“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典型案例在乌镇进行了现场发布,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激活中华典籍的‘数字生命’——中华古籍资源库服务与实践案例”入选中国互联网协会2024年度互联网助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特别推荐案例。

  发布会上,各方围绕古籍数字资源建设和合作服务机制、古籍数字化成果共享方式、古籍数字化标准规范、智慧图书馆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联合各古籍存藏单位,优化古籍数字资源建设和合作机制,做好古籍数字化成果共享服务,并依托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开展形式多元的个性化古籍知识服务工作,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